國家發(fā)改委11日出臺了《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要充分發(fā)揮價格杠桿的作用,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,全面放開社會資本全額投資新建停車設施收費。(《第一財經日報》8月12日)
當下社會又稱為“汽車社會”,而且,我國私家車數量仍然以每年15%以上的速度不斷遞增。然而,在一座幾百萬人的大城市,除了新建的大型商場一般有地下停車場,我們幾乎看不到公共停車場的建設。滯后的停車場建設,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城市的運轉以及對車的定義,汽車不再是便捷、高效的象征。本來開車是為了方便,可到了辦事地點卻因為停不下車而導致出現許多困擾,停在馬路旁邊有違章停車被貼條的危險,可如果不這樣,就需要將車開到很遠的位置。
汽車的停與行,是同等重要的兩個問題。汽車登記上牌制度,讓所有的汽車都有了合法的“身份證”,購買汽車時車主們又都繳了各種各樣的稅,但是汽車卻不是時時行走在馬路上,而是大部分時間都停在一個地方。甚至也可以說,停車比行車更重要。同時,作為車主,也都認可停車收費的方式——車主們又不是不愿繳費,停車場建設更是沒有理由如此落后!
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,在“土地財政”的左右下,收益速度非常慢的公共停車場的建設意愿遠不及建CBD、建高檔小區(qū)那么強烈。應該說,這種城市建設與發(fā)展的思路是非常片面的,是不切合汽車社會實際的,缺乏停車場而導致汽車停在馬路上繼而破壞路況、加劇堵車,這種問題再不可視而不見,一拖再拖。
近年來我國興起了“廁所革命”,我們身邊多了許多高大上的廁所;對于汽車而言,則也需要來一場“停車場革命”。筆者建議,各級城市都應該把公共停車場的建設當成是如廉租房建設、馬路建設等一樣來重視,要把停車問題當成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來解決。